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芭蕾舞

 
■青年文化英才系列访谈
  傅姝是广州芭蕾舞团的“台柱子”,曾获第九届法国国际芭蕾舞比赛青年组银奖、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等多个奖项。半年前,她开办了一家芭蕾舞培训中心,希望培养更多的芭蕾舞爱好者。
  在广州番禺这家芭蕾舞培训中心,墙上挂着一张大型的剧照(见左图),照片中的舞者脚尖着地,双手舒展,似乎要飞起来。傅姝说,这是她的代表作品《吉赛尔》的剧照。
  她脸庞瘦削,笑了笑说:“没办法呀,芭蕾舞的运动强度很大,消耗太多,如今还要分出时间管理这家培训中心,所以有些劳累。”
  傅姝说,她的父亲是工人,母亲是会计,对艺术的了解很少,但在她4岁那年,父母将她送到业余班学习芭蕾舞。启蒙老师见她是好苗子,就引导她向专业芭蕾舞的方向发展。芭蕾舞华丽的背后是极端残酷的训练。这一路走来挥洒了多少汗和泪,咀嚼过多少苦涩辛酸,只有她自己清楚。
  “我是用生命在舞蹈,我坚信可以克服所有的挫折,从来没有想过放弃。”她坚定地说:“很多人认为芭蕾舞是吃青春饭,但对我来说,芭蕾舞却是一生的事业。”
  她不仅将芭蕾舞视为自己的生命,也希望自己的“芭蕾梦”能够在更多孩子中得到延续。
  对话
  南方日报:你如何理解“中国梦”?
  傅姝:我觉得要实现“中国梦”,必须在世界舞台上体现中国文化的魅力。我们可以在芭蕾舞中融入更多民族性的东西,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芭蕾舞。其实广州芭蕾舞团一直在做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芭蕾。我们的《梅兰芳》就融入了京剧的元素,我们获得过文华大奖的作品《风雪夜归人》,改编自吴祖光先生的同名话剧,将中国题材与芭蕾相结合,并且吸收了中国的民族舞蹈、戏曲等艺术形式。像《梁祝》和《黄河》等作品也融合了鲜明的民族化表现形式。只有注入中国元素,才能有所超越。
  南方日报:芭蕾舞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带有贵族气质的、小众的艺术,你认为怎样使芭蕾舞走出狭小的圈子?
  傅姝:专业芭蕾舞的要求非常高,既需要很艰苦的训练,还要有很高的天赋,所以专业芭蕾舞只能局限在小圈子内。但对业余爱好者来说,要求相对低很多。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,更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触高雅艺术,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。
  南方日报:广东要发展芭蕾舞等高雅艺术,你有什么建议?
  傅姝:广州芭蕾舞团现在经营压力较大,很多演出是公益性的,商演不多。我们苦恼的事情是演出太少。我觉得媒体应该加大对本土艺术的推介。芭蕾舞是舞蹈中的明珠,这种明星的艺术形式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素养,广东要建设文化强省,发展文化事业,芭蕾舞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。